克服中国可持续城市交通的制度障碍
克服中国低碳交通的体制障碍

目前,官僚主义和政府问责制的缺失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城市交通的最大障碍之一。图片来源:Jonathan/Flickr

中国自上而下的决策体系是过去许多变革的根源。那么,为什么最近很难让城市领导人支持低碳交通呢?

答案有两个方面:制度的复杂性和政治意愿的缺乏。虽然地方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权为城市制定低碳目标,但实际制定和实施政策变化的责任在规划局、国土发展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委员会和公安部门手中。这意味着低碳交通发展的建议经常陷入僵局。各部门仍然彼此孤立,任务在不同的政府机构之间模糊地划分,没有人最终对确保想法成为现实负责。其结果是,城市政府最终只能照旧行事,而无法在低碳城市交通方面取得进展。

鉴于中国城市交通行业格局的迅速变化,机构改革的必要性迫在眉睫。今天的制度结构形成于该国的流动性需求和交通基础设施看起来非常不同的时期。然而,这种官僚结构正在削弱地方政府为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道路安全等紧迫问题提供有效、可持续的交通解决方案的能力。

制度分裂并不是问题的全部

尽管改革对取得进步很重要,但将多个机构整合到一个部门下(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解决方案)可能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有效。它甚至可能导致城市领导人忽视其他对建设有效的低碳交通系统同样至关重要的因素。

制度上的挑战通常比碎片化本身更为复杂。事实上,中国的城市交通管理在空间、功能和部门方面都很分散。例如,执行停车法规涉及到交警、建设局、交通委员会和城市管理局。然而,系统的都市规划组织美国的情况表明,在适当的协调下,分散的制度模式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此外,集成还会带来一系列独特的问题:潜在的权力滥用、内部效率低下和运营间接成本的增加。

过分强调综合城市交通机构的作用,容易使城市领导人忽视有效决策所需的其他因素,比如对可靠数据的需求。此外,整合后的机构仍可能受到资金有限的限制,影响其跨机构合作和对不同政府行为体问责的能力。

设计一个新的制度范式

尽管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如深圳、北京和成都——已经开始探索各种方式进行机构改革,但结果好坏参半。即使在有强烈政治意愿的地方,改革努力也面临着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并花了数年时间才实现他们设定的目标。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探讨了对制度结构转变日益增长的需求构建中国城市可持续交通管理体系,这是一份工作文件,加深了人们对现有结构为何无法提供可持续交通政策的理解。此外,工作文件还借鉴了中国城市的深入案例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

  • 战略对接:新型城市交通机构的职责应与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的愿景相一致。
  • 知情决策:中国城市传统的城市交通决策通常由一小群信息有限的决策者管理。建立咨询委员会,与地方高校合作设立研究中心,鼓励不同研究中心良性竞争,促进信息共享,建立政策监测和评估机制,是改进决策过程的重要措施。
  • 协调:如果交警和规划局不愿意配合,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再怎么整合,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咨询委员会和定期会议可以帮助最高决策者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并在政策设计和执行方面保持统一。
  • 问责制:工作文件建议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并长期过渡到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以避免潜在的权力滥用并确保问责制。
  • 财政授权:财政独立对于授权运输当局有效履行其新职责至关重要。可能的新资金来源,如市政债券、授权费用或税收、土地价值获取以及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进行的私人投资,可以帮助陷入财政困境的城市。
  • 人才管理:通过积极寻找有才华的新员工,加强能力建设,创造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城市政府可以确保平稳过渡,并充分受益于机构改革。

城市政府正在努力跟上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步伐,并在满足城市人口日益增长的流动性需求方面面临结构性挑战。机构改革可以解决这些官僚主义障碍,帮助实现可持续交通。

欲知详情,请浏览构建中国城市可持续交通管理体系WRI中国的工作论文。

右菜单图标
Baidu
map